第九百二十二章 谏逐客令-《重写科技格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从8月9日开始,不仅仅是华夏,关于这种对华夏留学生的极端抹黑逐渐蔓延到了印度,东南亚,甚至是欧洲。

    毕竟,印度和东南亚留学生这两年日子也不好过,欧洲则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态度,趁着这个机会彰显一下欧洲对亚洲留学生多好,欢迎更多的亚洲留学生到欧洲去。

    等到8月12日,孟谦的风信突然发表了一篇文章:《谏逐客令》。

    文章封面采用的就是李斯的《谏逐客令》。

    “米国之所以强大,正是因为其包揽天下贤士,聚天下能人,集天下之所长,建一国之辉煌。

    米国之所以能持续强大,是因为其懂得取之于人才,用之于人才,将人才奉为座上宾客,给人才以安居之业。

    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米国用事实向世界证明,开放包容是强大的根本,反之,封闭自我往往容易自毁长城。

    几十年来,海外人才在米国建立累累硕果,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而他们想要的,只不过是一份稳定而已。

    巴斯德曾说,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国界,一句话引发长年争议。

    在我看来,很多人并没有理解这句话,科学与科学家,本是两个概念,随着这两年全球合作项目的增多,大家应该逐渐意识到科学无国界这句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科学本身,就是不该有国界,而科学家,出生那一刻就是有国界的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对于科学家的偏见,可能将导致科学有国界的发展。

    因为科学是否有国界,其核心就在于强国之开放,全球之和平。

    为了科学的发展,我们期待的当然是一个无国界的科学环境,而为了更好的维护无国界科学的发展,我们需要是的对科学家的尊重,对人才的尊重。

    但最近,事情正在往一个糟糕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虽然大风集团遇到了一些麻烦,但在站在全球化的角度,我们还是希望大国都能有大国风度,有大国担当,更重要的,是有大国感恩。

    船行千里,无水不往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    因此,无论是从一国的强大,还是从科技的发展,亦或是从全球的平稳角度来说,我都希望大国不再有极端的偏见。

    虽然2000多年过去,很多情况已然不然,但《谏逐客令》或许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。

    愿人才无需再恐慌,愿世界早日脱离混乱。”

    ...

    正如孙晓静所说,米国如果能把这些话听进去,那是在帮他们,可问题就是...

    孟谦发问文天晚上,米国推特发出消息:米国的伟大不需要华夏人。

    孟谦再次翻出自己的推特小号,赶紧去点赞。

    ...


    第(3/3)页